阿里、腾讯等巨头企业进入无人货架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?
新零售 阿里巴巴 腾讯 无人货架 智能全渠道
去年下半年开始,随着“无人”概念的火热,越来越多的无人货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。可以说,这是去年除了共享单车之外,最大的风口之一了。
但在今年年初以来,一部分无人货架企业却被曝出裁撤站点、压缩编制等一系列事件。
那么,这是否就证明了无人货架这个风口要消散了呢?
白领的最爱
关于无人货架为何物,相信大家都对它有一定的了解。
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,全国各地的很多写字楼里都已经进驻了这种贴着支付二维码的货架。货架上会摆放一些日常白领喜爱的饮料、薯片、泡面、饼干等零食,供大家购买。
最重要的是这个货架并不上锁,而且没有人值守,消费者购买需要自行取货+付钱。在表面上看,这种购物方式比楼下便利店要方便,比在线上购买要快速。举个具体例子,白领在工作之余或者来不及吃早餐的情况下,都可以到无人货架上购买零食。如此下来,无人货架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。
其次,无人货架也得益于移动支付爆发的热潮。这种“自拿、自取、自觉付款”的新型消费模式确实比较符合现代都市人快速的生活节奏,从而得到资本和白领的青睐。
据了解,最早的无人货架是由领蛙的创始人老蒋在2015年创立,只是在开始之初并没有所谓的无人概念,大家更注重的是公司零食的采购和配送问题。
直到2016年年底之后,Amazon发布了Amazon Go,阿里的淘咖啡、缤纷盒子等合力刮起了一阵无人概念的春风,加之去年共享单车遭遇寒冬之后,披着“共享经济”外衣的无人货架,也就水到渠成的成为了资本们追捧的对象。在鼎盛之时,甚至有50多家企业同时快速涌入这个行业当中,融资额更是高达30多亿。
2017年下半年的无人货架可谓风光无限,集万千宠爱于一身。可当时间来到2018年,这一切都变了。
无人货架要凉?
今年年初,许多关于无人货架的负面新闻纷至沓来,多家无人货架企业先后被曝出撤站裁员、资金链断裂、货款拖欠等消息。让不少人觉得无人货架这个概念,看来也是要凉了。
确实,相对于有人在服务的便利店,无人货架的硬伤非常明显。与随处可见的自动售货机一般,无人货架最大的亮点便是没有上锁。也正是因为这一亮点,为它打下了不好的基础。
首先,无人货架的自取自拿,考虑的就是人的自觉性。但在这个花花世界里,谁又能保证每个人都能遵守无人货架的游戏规则呢。
“低估了人性的贪婪,高估了白领的素质。”
正如一家无人货架的市场经理发出的这句感叹一般,“无人货架”必须面对消费者素质和信任的严峻考验。据有关媒体报道,无人货架项目“用点心吧”在铺设完成64个无人货架后,核对前端和后台数据时发现,货损率超过20%,货损最严重的甚至到达39%,有时后台显示货架上还有不少商品,补货人员去了却发现货架已经空空如也。
所以,如何防止货品盗损,成了“无人货架”最需要解决的事情。可如果给无人货架上了锁,那就和自动售货机没有差别了。
其次,看起来无人货架的门槛很低,只需要摆个架子,摆放货品就可以了。实际上,无人货架对供应链的要求非常的高。
要在几十个城市间弄成一条完善的供应链设置,很难在短时间内搞成。因为要在几十个城市之间,搞定符合各种五花八门的零食的仓储,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。
即使搞定了仓储,还有无人货架的补货问题。由于投放的是各大写字楼的不同楼层,而且零食种类众多,要在短时间内把缺货的货品都补上,势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。综合以上,曾经风光无限的无人货架确实存在很多问题,似乎已经进入了洗牌的阶段。
可在互联网下所诞生的形态,从来都没有人敢说是十全十美的。实际上,被曝出负面新闻的同时,传统零售巨头也在纷入局无人货架。这无疑是在释放一个信号,其实无人货架并没有凉!
巨头涌入,一切都刚刚开始
目前,除了背靠阿里、腾讯系的果小美、每日优鲜外,顺丰等巨头玩家均已入局无人货架。
去年年底,每日优鲜便利购宣布拆分独立运营,并已获得腾讯领投A轮、鼎晖领投B轮,A+B共计2亿美元融资。阿里则是联合美的集团推出“小卖柜”,正式进军无人货架领域。
与此同时,京东X无人超市官方透露,今年京东X无人超市将会在郑州、长春、成都等重点省会城市开设100家门店,布局写字楼、社区和商业中心等消费场景。
除此之外,快递行业的另一位巨头中通也宣布与无人货架考拉便利达成合作,正式切入无人货架领域。当然,还有我们最熟悉的饿了么也已经推出了“饿了么NOW”项目,大力进军市场。有报告就曾经预测过,到2022年,无人零售用户规模将达到2.4亿人,零售规模为9500亿元。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,才导致巨头们纷纷进入吧。
资本的陆续涌入,给无人货架带来无限可能。可以预见的是,无人货架企业之间的战斗并没有结束。可无人货架的硬伤依然存在,要想继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,巨头们还得多想想办法。
返回意比思 EBZASIA,查看更多 https://www.ebzasia.com/news/